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向大海要水“喝”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3-03-23 09:20

作为资源性缺水城市,青岛市人均水资源占用量仅为186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5%。多年来,为了解决城市淡水资源问题,青岛迈上了向海洋“要水”的征程,逐步布局海水淡化项目、开展海水综合利用、制定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日前,全球首个海水淡化浓盐水提锂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青举行,正式启动全球首个海水提锂项目建设,标志着海水提锂从工程化验证转向产业化的新阶段,进一步延伸海水淡化产业链条。

向浩瀚的海洋“要水”

很多人都熟知,虽然青岛拥有大沽河、白沙河、崂山水库等本地水源,但水资源一直呈紧缺状态。多年来,青岛通过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客水调引工程缓解水资源紧张,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用水量不断攀升,现状的客水调引工程已不能满足供水需求。作为沿海城市,青岛的海水资源极其丰富,利用好家门口的海水,向浩瀚的海洋要水,成为青岛解决淡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方向,而方法就是大家熟知的海水淡化。

青岛是国内最早开展海水综合利用、最早制定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城市,被列为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城市和产业化基地、国家海水淡化试点城市。近年来,青岛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通过兴建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基地、将淡化水接入市政管网等举措,有效补充了城市淡水资源。

记者从青岛水务集团海水淡化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拥有青岛百发和董家口两个海水淡化项目、1个污水处理项目和1个膜装备制造基地,海水淡化产能规模为30万立方米/日,约占全国海水淡化产能规模的18%。截至2022年底,已累计供应海水淡化水超2亿立方米。

同时,作为全国最大的海水淡化运营企业,青岛水务集团海水淡化公司海水淡化处理量位居全国第一,在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发展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复制的“青岛模式”,即应用场景多元化、厂网运营一体化、政府引导政策化、企业培育市场化、创新驱动平台化、产业发展链条化。“十四五”期间,青岛水务集团海水淡化公司将布局建设3个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基地,推动建设海水淡化产业园,发展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产业;引入优质战略合作伙伴,拓展业务范围,2025年海水淡化规模达到70万立方米/日,推动青岛市打造海水淡化“国家名片”及“人才、技术、装备”集聚高地,助力青岛成为国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延伸海水淡化产业链条

日前,青岛举行全球首个海水淡化浓盐水提锂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正式启动全球首个海水提锂项目建设,标志着海水提锂从工程化验证转向产业化的新阶段。记者了解到,海水提锂项目选址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内,该项目属于浓盐水综合利用项目,从百发一期海淡厂浓盐水中提取有价值元素锂,每年可生产碳酸锂40吨,预计年内建成投产。

海水提锂首先通过锂离子吸附材料将海水中的锂离子吸附分离,然后将锂离子洗脱到脱附液中,最后将含有锂离子的脱附液在高压下进行膜浓缩,可以在膜的高压侧得到锂离子脱附浓缩液。锂离子脱附浓缩液运出海淡厂,经过富锂液精制、蒸发浓缩、深度除镁、碳酸锂沉淀等工艺制备碳酸锂粗产品,再经过洗涤、碳化分解提纯等工艺制得电池级碳酸锂产品。

作为全球首个海水提锂项目,项目为提取锂资源开辟了新的路径。海水中储有2300亿吨锂资源,且海水作为一种非传统资源,不受地缘政治的限制,海水提锂应用场景可拓展至直接利用海水的沿海电厂、工业项目,业务全面拓展后,有助于缓解我国锂资源严重依赖进口问题,逐步推动锂资源自主可控,并将延展海水淡化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吴冰冰

来源:青岛早报 记者 杨博文 通讯员 许梦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