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加快发展渔业保险正当其时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3-03-23 08:25

渔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年产量保持在6500万吨以上,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超过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2021年,我国渔业从江河湖海生产出的高质量动物蛋白近800万吨,是其他肉类提供蛋白的1.1倍。

但是,渔业生产也面临着灾害多、灾损重等突出问题。据统计,“十三五”时期,我国渔业船舶水上事故年均发生161起,死亡失踪172人。另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年,我国由于渔业灾情造成水产品损失54.67万吨,受灾养殖面积5828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06.49亿元。因此,推进建设“蓝色粮仓”,必须进一步织密风险保障网。

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渔业保险,开发报备的保险品种累计超700多个,涵盖黄鱼、贝虾、螃蟹、海参、鲍鱼等10多类品种。但仍需清醒地认识到,与渔业生产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日益突出的作用相比,当前渔业保险对渔业的保障水平仍然较为有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渔业保险。在此背景下,加快渔业保险发展速度,提高渔业保险发展水平,可谓正当其时。

加快发展渔业保险,首先需要尽快将渔业保险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支持范围。中央财政的支持对促进农业保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434.53亿元,同比增长30.3%。由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有助于渔业保险加快补齐短板。此外,还应尽快将捕捞渔业保险纳入中央财政地方优势特色保险以奖代补支持范畴,引导地方政府、保险行业共同重视丰富渔业保险产品供给。

加快发展渔业保险,需要在中央层面推动建立完善巨灾分散机制。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渔业国家中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品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的比例达81:19。但水产养殖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三高”产业,且具有局部系统性风险、大灾风险等特征,容易造成巨灾损失。2018年,台风“玛莉亚”在福建登陆,仅在宁德就造成渔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06亿元。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巨灾风险日益突出。因此,要在加快发展步伐的同时,保证渔业风险保障体系稳健运行,还需加快建立有财政支持的、多市场主体参与的多层次风险分散机制。

加快发展渔业保险,需要加快产品创新,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尤其是深入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承保理赔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水产养殖品类众多、技术专业性强,借助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使渔民能够远程实时监控养殖水面的各项指标,有助于提高渔业生产的风险管理水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指数型保险在渔业领域落地,有效推动解决了此前一直存在的查勘定损难、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今后加快渔业保险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探索应用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推广扩大指数型保险等创新险种的覆盖范围。

加快渔业保险发展,还需要发挥各类主体的不同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加快完善我国渔业风险保障体系。从经营模式来看,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分为商业保险模式和互助保险模式,近日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渔业保险体系揭开了新篇章。通过发挥不同经营模式、不同经营主体的优势,引导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与商业保险公司加强合作,将有力促进提高我国渔业保险的承保理赔能力,加快完善产品体系,增强渔民的获得感、安全感,为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来源:金融时报  钱林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