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青岛国际航运交易所有限公司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2-07-30 00:00

 在中山路发达商厦内,坐落着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中心——青岛国际航运交易所有限公司。在今年船舶交易并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该公司却将眼光放长远,在北方最大船舶交易中心的基础上向高端市场进军,开始筹建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平台,包括建立网络交易平台,打造住宿、交易、办公一体化的航运交易服务场所,成立青岛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青岛航交所总裁逄宗玉告诉记者,这是公司布局高端航运交易服务的重要一步。

 

建成北方最大船舶交易中心

 

 青岛航交所成立于2009年 月,6是全国首批获批的船舶交易服务机构、青岛市经信委重点扶持的三大平台之一,并入选“2012年市南区百家成长型优势企业名录”。旗下拥有江河海船舶交易服务有限公司、航运交易所物流有限公司等四个下属公司,业务范围包括船舶交易、船舶评估、船舶融资、航运经济以及第四方物流平台等航运服务产业。

 

 2011年,青岛航交所船舶交易额突破18亿元,提前三年完成了北方地区最大船舶交易市场的远景规划,全面助力青岛蓝色经济加速发展。相较于2010年成交的1.1亿元,2011年青岛航交所可谓取得了巨大突破,逄宗玉透露,这与2010年交通运输部颁布的《船舶交易管理规定》息息相关。“《船舶交易管理规定》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中国籍船舶被强制进场交易,这意味着此前船舶买卖双方私下交易的情形将成为历史,这对于船舶交易额的迅猛增长有很大帮助。”逄宗玉同时也表示,从长远来讲,青岛的船舶太少,而且很多船舶都不在青岛注册,这将是青岛船舶交易市场未来发展面临的难题。

 

转型升级破解船舶交易困局

 

 航运交易市场包括新船市场、二手船市场、废钢船市场以及运费运价四部分。谈到今年的发展形势,逄宗玉坦言不容乐观,“预计2012年国内外船舶交易面临的发展环境将更加严峻,船舶供需失衡的状况将更加严重,甚至可能恶化。由于中国交付船舶高附加值的较少,新船和二手船的价格可能继续下滑,但万箱级集装箱船、LNG船等船型的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据了解,很多南方的小造船厂由于在质量和后续服务方面不过关,目前已经没有订单,部分小造船厂已经转型为其他产业,甚至有一些造船厂面临倒闭。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困境,逄宗玉认为,造船厂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追求规模速度、依靠低劳动成本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技术创新、注重质量品牌、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要努力保持产业平稳发展。此外,船厂还应更加注重细节和信誉,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从根本上解决管理问题才能够更好地繁荣船舶市场。

 

着手布局国际航运交易服务

 

 青岛作为世界第七大港,其航运发展却挤不进前二十名,发展极不均衡、“港大航小”的问题突出,但这种现状也为航运服务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据悉,青岛航交所已开始将精力集中在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上,加快布局高端航运交易服务。

 

青岛的物流企业多数集中在货运代理、船舶代理等中低端领域,主要功能局限在中转、装卸等货运服务方面,船舶融资、船舶产业基金、船舶评估等高端服务业方面还处于空白。在逄宗玉看来,航运中心的竞争力,不仅仅靠港口吞吐量,还必须要有相应的研究机构和交易机构来提升软实力,发挥高端引领作用。

 

 据了解,青岛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一些前期调研活动和业务正在开展,与青岛市发改委、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的签约仪式也已举行,预计半年之内正式成立运营。“该研究中心成立以后,将大大提升青岛航运发展的软环境。”逄宗玉称,“在研究中心的作用下,有助于青岛航运政策提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同时,也更容易把国家层面的航运政策率先在青岛落实。”

 

 逄宗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计划成立东北亚船舶交易市场,向东北亚船舶综合服务靠拢,协助蓝色经济快速发展,在海洋生产、海洋服务,尤其是航运服务的延伸发展方面,在丰富蓝色经济外延、促进青岛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与物流枢纽的软环境建设、争取航运界的高端话语权方面全面发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