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面面观|深圳海洋旅游发出“蓝色邀约”
南海之滨的深圳,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漂浮”着51座岛屿、260.5公里东西狭长的海岸线串联起56片沙滩,为这座城市展示滨海旅游的丰富业态提供了天然全景舞台。
深圳旅游发展的故事,也应从海边讲起:深圳最早的热门景点就是海上世界,此后从锦绣中华、世界之窗,再到小梅沙海洋公园、明思克航母世界,诸多闻名遐迩的旅游景区无不临海而建,这也奠定了深圳旅游业发展的基调——向海而兴,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
海洋旅游乘风破浪,蓝色经济魅力四射
今年旅游业已迎来全面复苏,蓝色经济发展大潮之下,深圳海洋旅游破浪乘风。
5月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信息称,海洋旅游业复苏明显。问卷调研显示,有超六成海洋旅游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超过五成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国内海洋旅游消费意愿调查显示,有超过九成受访者在未来3个月有进行海洋旅游的意愿。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深圳在多个OTA(在线旅游)平台上跻身十大旅游目的地城市,无数市民和游客来此赶赴一场山海之约。
在蔚蓝的天空下俯瞰大鹏半岛,一连串白金色的沙滩沿着半岛轮廓延伸,不时有游艇拖着两道四溅如雪的浪花,在大亚湾海面上穿行;大梅沙京基洲际、佳兆业万豪、桔钓沙莱华等国际化、高品质的滨海旅游酒店和较场尾、大鹏等地的亲海民宿群在此集聚。这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围绕自然禀赋,深圳层出不穷的海洋旅游新玩法新业态,令各地游客流连忘返。
从福田红树林绿道、深圳湾滨海栈道、前海滨海休闲带再到西湾滨海栈道,一条集文化、健身、休闲为一体西部观光休闲带加速成形,吸引市民游客频繁打卡。仅以耸立在西部滨海文化公园的“湾区之光”为例,“五一”假期就有近5万人次登上这座128米高的巨型摩天轮俯瞰前海湾畔,客流量创开业以来新高。
从蛇口邮轮母港出发,“海上看湾区”游船项目也人气颇高,不少市民游客预约登船打卡,畅游伶仃洋。游客乘船热情高涨,带动招商邮轮旗下港口业务、水上客运、湾区游业务客流量爆发性增长。
海洋旅游产业作为海洋经济和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对沿海城市经济贡献突出。有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在42%以上,占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在30%以上。2019年,深圳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约627.7亿元,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24.8%,是推动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而业内专家分析指出,除了直接的旅游收益外,通过发展海洋旅游产业展示滨海魅力,也有助于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向深圳汇聚;海洋旅游活动的开展还能带动地方交通运输、餐饮、娱乐、海洋文创和海水养殖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邮轮业态的发展,则有助推动邮轮航线上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对标国际一流海洋城市,打造世界级滨海度假区
《深圳市海洋文体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提出,深圳要对标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世界一流海洋城市;到2025年,深圳将打造国际一流、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基本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围绕这一目标,近年来,深圳加快推进重大旅游基础建设项目,宝安区滨海文化公园、海上田园城、小梅沙、东部华侨城、大鹏所城等旅游景区升级改造稳步推进。此外,深圳将打造海洋文化艺术中心区。高标准建设深圳歌剧院、深圳创意设计馆、国深博物馆等海洋文化地标性建筑,彰显海洋文化特色。加快建设海洋主题博物馆,打造海洋资源收藏展示中心、海洋文化教育中心、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目前,位于大鹏半岛的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度假区——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建设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三大主题酒店的建筑主体即将封顶,有望2024年建成投入运营。该项目是由英国默林娱乐集团独家运营,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际IP亲子家庭娱乐主题乐园度假区。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