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如何真正经略海洋?连办七届的东亚海洋论坛给出答案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3-06-28 16:03

如何真正经略海洋?连办七届的东亚海洋论坛给出答案

风口财经首席记者 王好

6月27日至29日,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以下简称“青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论坛以“‘海洋十年’ 和合共生”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涉海组织、科研机构、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参会。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6年正式启动以来,青岛论坛从无到有、落地生根,此次已经是永久举办地西海岸新区第七次“挑大梁”,为推进全球和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输出“中国智慧”,纵观全国乃至全球同级别活动,这样的承办成绩都是极为突出的。与此同时,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2014年至今,西海岸新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8%。2022年,全区海洋经济贡献率及增速均位居青岛全市首位。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青岛论坛与海洋经济互动耦合下,西海岸新区孕育出了哪些海洋产业新模式、新技术?全球海洋治理体系视角下,正在加速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西海岸新区,又将透过青岛论坛向世界传递出怎样的“中国方案”?

半岛都市报6月28日版面截图

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

跻身现代海洋产业全球坐标系

青岛世界博览城,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走进这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子就体现在场馆的舒适温度之中。

据了解,替代传统方式,青岛世界博览城冬暖夏凉的能源供应取自海洋,由位于西海岸新区古镇口核心区的海水源能源站提供能源支持,接连攻克海水规模取水、海水侧腐蚀和藻类附着等关键技术,将低品位热能提升为较高品位能源,实现清洁、可再生的海洋能源规模化应用。

“世界博览城根据建筑业态不同,住宅冬季供热、展厅根据展览活动灵活供能。”海水源能源站建设方青岛未来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实现供能至今,包括青岛世界博览城在内的海水源能源站1号站供能片区系统运行良好。目前,2号站已经基本竣工,预计9月份投用,届时最大供能建筑面积可达1200万平方米,西海岸新区将拥有世界规模最大,供能范围最广的海水源能源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每年预计可节约至少31907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量约81489吨,减少SO2、NOX等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约515吨。

青岛中铁世界博览城外景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在西海岸新区,越来越多的项目、产品、技术,正在代表中国跻身全球坐标系。

全球海藻生物制品龙头企业明月海藻集团主导产品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30%以上;青岛华大海洋生物多组学总数据量位居全球第一;正大制药建成全国唯一海洋药物中试基地;世界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P70、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世界最大的圆筒形“企鹅”FPSO等高端海工装备产品从西海岸走向世界……

我国建造的最大圆筒型FPSO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完工交付

更为令人欣喜的是,在这里,一些此前所没有的新模式,正在诞生。

“深蓝1号”是世界首座全潜式深远海大型养殖网箱,位于离青岛约120海里的黄海海域,利用该海域独特的黄海冷水团自然优势,成功开创低纬度三文鱼深远海养殖模式。

2023年“深蓝1号”再获丰收

中国有句老话叫“能上山莫下海”。更何况,此前温暖海域三文鱼养殖属于世界性难题,从养殖装备到养殖模式,都没有先例可供借鉴,项目难度可想而知。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开发和运营主体,企业副总经理郭晚坦言,“深蓝1号”在从试验到规模化网箱养殖的过程中,可谓困难重重,前期网衣被鲨鱼咬破,安装过程中也曾遭遇台风导致网箱倾斜等等突发状况。

2023年“深蓝1号”再获丰收

越是艰难,越能检验海洋经济创新活力与成色如何。西海岸新区大力实施海洋产业突破行动,建设“蓝色粮仓”。推动海洋渔业向深远海养殖、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发展。2020年,成功创建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打造全国唯一一处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场。依托政策利好和试验区各项扶持政策,经过多年摸索,“深蓝1号”3次出鱼验证了养殖技术模型,实现养殖规模化、品种多样化、收鱼常态化,累计捕收三文鱼等19.3万尾、800吨,打破了我国海水三文鱼100%依赖进口局面。据悉,目前“深蓝2号”15万立方水体网箱已启动建设。根据规划,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预计可放置100个网箱,未来产量将达万吨级。

高能级建设涉海平台

助力提升海洋治理全球话语权

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主题为“‘海洋十年’ 和合共生”。

为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落实,第72届和7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2021年至2030年定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以下简称“海洋十年”),发起“海洋十年”行动。由此,拉开了从海洋科技到基于海洋科技的全球海洋深度治理的巨大变革。

而在这场巨大变革之中,依托青岛论坛,西海岸新区再度站上全球海洋事务交流合作的中心舞台,成为首个深度参与“海洋十年”的地方政府。

2022年6月,以“携手‘海洋十年’ 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上,全球首批、亚洲唯一的“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获批,落户西海岸新区。

2023年2月15日,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政府和青岛市政府三方共建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共建协议签署暨揭牌仪式在西海岸新区举行。标志着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化运作再添重要成果,并且从区域性到全球性实现了质的飞跃。

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正式获批

“海洋十年”携手青岛论坛,全球和区域海洋交流合作平台强强联手、互动耦合之下,西海岸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新资源不断导入,新优势加速形成。

今年3月16日,南极磷虾基因组成功破译的相关研究成果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由于是迄今最大的动物基因组,备受全球瞩目。而在这个由来自中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科研人员组成的破译团队中,两大主导单位均来自青岛,包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其中,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华大不仅为南极磷虾提供了基因测序关键技术支持,更已建成国内最大的海洋生物多组学研究中心,总数据量位居全球第一。

青岛华大正在筹建中的国家海洋基因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库(青岛华大供图)

“除了南极磷虾,我们还陆续启动了‘万种鱼类基因组计划’‘万种软体生物基因组计划’等,这些都是全球首次发起的大科学计划。”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青岛海洋科研和人才资源集聚优势,以及国家化合作平台搭建的良好发展生态,自2016年8月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以来,青岛华大累计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90篇,随着包括南极磷虾破译工作在内的一系列科研成果的陆续发布,成功弥补了我国在海洋生物基因组学领域长期缺少权威声音的空白。

“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的落地,是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我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引领力、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在青岛市委常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孙永红看来,“‘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是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引领性的高能级平台,叠加国际合作、科技研发、生态保护、经贸推广、海洋智库等多种优势,不仅是新型海洋研发机构,更是海洋治理实践平台。合作中心的核心理念是融合,创新整合、深度融合全国全球的各种资源要素,在西海岸新区打造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样板,进而向全国、全世界推广。”

高标准优化平台效能

输出经略海洋“中国方案”

平台建设成效如何,经贸热度是一个重要观察指标。青岛论坛作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主要活动,同期还会举办东亚海洋博览会,今年线下参展商达到600余家,预计接待专业观众2万余人。

据悉,2016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6届的青岛论坛和东亚海洋博览会,累计发布26个重量级报告(指数),成立了东亚港口联盟等5个国际合作联盟,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展。

这些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长赵英民一直负责新区海洋经济以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筹办相关工作,作为活动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告诉记者,随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户西海岸,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得以不断提升,今年的东亚海洋博览会热度空前高涨。从2月15日合作中心揭牌至今,已经接待前来座谈观摩,对接资源的企业机构不下30家。与此同时,今年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上海自贸区管委、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等国内海洋经济发达地区的涉海经贸主管部门都将组织带领各自地区企业代表团前来参会,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参展机构和企业蜂拥而至的背后,是青岛论坛作为国际和区域海洋交流合作平台实力与作用的有目共睹。“青岛论坛和东亚海洋博览会已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海洋论坛和知名海洋展会品牌,成为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赵英民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如果有市场主体想要对接海上风电项目,平台不出一天便可以帮助提供并接洽全球维度的合作资源。

2022年,青岛完成生产总值5014.4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3.6%,占全省、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0.8%和5.3%,总量稳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第一位。其中,西海岸新区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速达9.8%,跑赢全市大盘。

青岛西海岸新区环岛路沿岸风光

据悉,锚定“经略海洋”国家使命,西海岸新区正全力推进“建立一套机制、打造一种模式、培育一个圈层、放大一批成果”等“四个一”重点工作,以国际视野挖掘放大平台对国家和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搭建“政府支持(省部联动机制、省市协调机制、地方保障机制)+实体运作(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架构,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集聚发展。组建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全方位招引“平台合伙人”。壮大青岛论坛、东亚海博会品牌,培育国际化、权威性报告指数。打造平台地理标识。重点对平台总部进行氛围营造和景观升级,通过户外集中悬挂旗帜、摆放大型LOGO标识等,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地理标识。

可以预见,作为承担“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国家使命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未来将诞生更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样板”,而青岛论坛、海洋十年等平台,无疑将成为这些“中国样板”转化为“世界范本”的绝佳跳板。

记者观察:

汇聚“顶流智慧”

打造海洋科研“梦想之地”

海洋科研人才的“梦想之地”是哪里?在记者的采访中,这个问题在海洋科研圈的答案几乎众口一词:青岛。

目前,青岛集聚国家深海基地、崂山实验室等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57家,规上涉海企业2700余家,海洋人才约37万人。建立了全国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产出了全国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其中,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西海岸新区集聚海洋物探及勘探、海藻活性物质等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等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0多家,建成涉海高校11所,海洋人才达到7.1万人、涉海合作院士25名。

富集的海洋人才,浓厚的科研氛围,让青岛论坛成为全球海洋领域翘首以盼的交流盛会。据悉,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期间,联合国机构负责人、各国海洋领域高级官员,涉海国际组织负责人,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科学家将齐聚一堂,除主论坛外,还将设置九个分论坛,就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防灾减灾,深海保护与利用,海洋碳汇,海洋生态,海洋品牌建设,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海洋特色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等热点议题进行主旨演讲、项目路演等一系列交流研讨。可以说,对于第七次举办的青岛论坛来说,服务经略海洋,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已经成为青岛论坛的一大看点和期待。

全国美丽海湾灵山湾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部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董军宇将参加此次青岛论坛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暨海洋特色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他告诉记者,聚焦“人工智能+海洋环境预报”,中国海洋大学联合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孵化“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打造全球首个强对流领域的“ChatGPT”。该成果攻克了强对流这一预报员所公认的最难预报天气类型,未来可对全球任意区域做2小时内的强对流临近预报,进而应用于海上安全、海洋能源开发与保护、远洋运输和海洋渔业等领域,助力青岛抢占全球海洋气象领域灾害预警和相关海洋产业制高点。

在他看来,双碳目标下,海洋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需要对海洋气候更深入的理解。从过去的研究历程可以看到,国际合作为海洋环境预报领域带来了很大收获,面向未来,人工智能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科研创新,同样需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学者共享数据和方法,而青岛论坛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和平台,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探讨海洋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提供助力。(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半岛都市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