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青岛:全力打造全球高端海洋人才引领区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4-02-26 19:36

海洋是青岛最重要的资源禀赋。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坚定不移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是青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务实举措,是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勇当先锋”的重要抉择。今天的青岛,集聚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014.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3.6%。青岛始终把引育海洋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打造全球高端海洋人才引领区,建强海洋平台载体、出台政策激励、强化人才精准引育,积蓄壮大海洋战略人才力量,助力我国在海洋领域率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聚焦海洋人才平台,

拓展渠道提升平台引领性

建设全球高端海洋人才引领区,关键要发挥海洋科创平台的支撑作用,为海洋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广阔舞台。目前,青岛拥有崂山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等一大批“国字号”海洋平台,但在海洋科研和产业应用领域,还存在创新平台覆盖面不广、海洋产业对人才的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围绕建强海洋人才创新载体,青岛持续加大支持力度,相继建成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深海基因库等7个海洋领域重点载体平台,搭建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集聚高层次海洋科研人才2000余人,不断提升海洋人才培育能力、科研攻关能力。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由我国著名的海洋药物学家、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管华诗院士创立,致力于打造我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高地。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海药院大力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海洋药物研发进入快速发展期。2022年12月,研发的国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药物BG136正式通过审查,获批临床试验。“这是我国‘蓝色药库’开发的又一实质性进展,向着实现‘蓝色药库共同梦想’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管华诗表示。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依旧奋战在海洋药物研发一线,践行着“海济苍生”的初心。

聚焦海洋人才队伍结构,

突出重点提升引育均衡性

青岛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但总体上海洋人才结构偏“软”、偏基础,从事基础研究的多,从事应用研究的少。聚焦海洋人才队伍结构性问题,青岛不断加大海洋产业人才培育力度,探索构建人才精准引育新模式。今年5月,青岛部署实施“海洋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海洋科教资源富集优势,助力海洋产业平台成为引才“强磁石”。比如,建立海洋荐才专家清单,首批遴选了吴立新、李华军等10名涉海院士,每人每年给予一定专项经费,鼓励其充分利用“学术圈”“校友圈”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举荐海洋领域高端产业人才。目前,经举荐落地的海外院士有2名、国家级人才工程后备人选10余名。

“引进一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支撑一个项目,做大一个产业”是青岛广大海洋人才工作者的普遍共识。聚焦海洋产业人才培育,青岛推出现代海洋英才激励计划,每年遴选在海洋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政策支持。同时,青岛每年举办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蓝洽会、千山峰会等涉海高端引才赋能活动,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青创新创业。目前,全市海洋人才总量已达37.63万人,海洋人才结构日益优化,一座新兴的海洋人才集聚之城正在崛起。

聚焦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提质增效提升研发实效性

人才科研的落脚点在于成果转化应用。青岛海洋科技实力雄厚,但研发成果的转化效能还有待提升。2022年青岛涉海技术交易成交额40.8亿元,仅占全市的10.3%。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承接能力不足,青岛涉海企业规模偏小,近70%的涉海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下,难以承接资金需求较大的海洋科技成果。

为强化涉海企业承接科研成果的能力,青岛建立完善涉海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分领域实施海洋企业培育计划。一方面,大力扶持海洋优质企业,支持涉海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引导海洋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累计培育海洋规上企业2700多家;另一方面,打造涉海企业龙头矩阵,在海洋装备、海洋药物等领域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推动海洋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同时,围绕健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青岛不断完善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平台运营体系,2023年9月,启动建设“全国海洋科技大市场服务平台”,提供技术交易、产业孵育、金融赋能、技术经纪人培育等七大服务功能,打造在全国具有示范性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聚焦海洋国际人才合作,

放眼全球提升合作开放性

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高水平的国际海洋合作,是打造全球高端海洋人才引领区的题中之义。青岛站在我国开放发展的最前沿,正在构建起日益庞大的国际海洋“朋友圈”。

发挥战略优势,依托上合示范区建设上合海洋国际创新中心、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创业中心等平台,着力引进一批以俄罗斯、白俄罗斯等上合组织国家为主的海洋科研人才、经贸人才。“上合示范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中心已组建中乌、中白、中俄、中德4个国际技术创新中心,目前有54项专利技术和26项专有技术在青岛转化落地,实现了10余种海洋仪器设备的国产化。”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郑轶说。

发挥开放优势,依托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开放平台,积极承办国际性海洋人才交流活动,拓宽引进海外高端海洋人才的渠道。今年2月,全国唯一由部省市共建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平台落地,青岛已经成为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的国际中心。“我们牵头发起的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大科学计划,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欧洲科学院院士乔方利说,他们研制的海洋观测浮标,将在“海洋十年”框架下全球推广应用,2030年有望将由目前每300公里一个观测浮标提升到每60公里一个,助力实现海洋观测领域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一重要论述吹响了海洋强国建设新的奋进号角。拥有900多公里海岸线的青岛,千帆竞发,勇立潮头,将以海洋人才为引领驱动,澎湃海洋人才力量,不断铺陈自己的蓝色画卷。

来源: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宣传中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