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转型绿色高端结硕果 ——2023年山东船舶工业改革发展综述(一)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4-02-06 18:59

中国船舶北海造船建造交付的首艘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

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达到318.4万载重吨、722.4万载重吨、1451.3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20.5%、53.1%、35.8%,其中手持订单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新能源动力船舶新接订单量393.1万载重吨,占全部新接订单比例为54.4%。2023年,山东船舶与海工产业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瞄准航运业绿色脱碳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补齐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绿色高端转型实现了新突破,交出了一份“惊艳”的成绩单。

●面对航运市场绿色转型的重大机遇,山东船舶工业企业积极拓展绿色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并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成功承接、研发、建造、交付了一批低碳绿色产品。

●山东船舶工业企业加大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推广智能绿色制造,在生产、管理等环节应用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工厂,积极完善绿色供应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记者 刘志良

近年来,随着国际海事组织修订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欧盟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国际航运业正在加快能源转型,脱碳进程呈加速趋势,船海产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为此,山东省将推动船舶与海工产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形成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建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打造我国环渤海地区船舶工业基地,成为全球领先的海工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面对航运市场绿色转型的重大机遇,山东船舶工业企业积极拓展绿色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并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成功承接、研发、建造、交付了一批低碳绿色产品。在船舶建造及研发设计领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北海造船持续聚焦大型散货船主建船型市场,并将船型绿色化、智能化研发放在重要位置,目前手持纽卡斯尔型散货船订单42艘,其中新能源绿色环保船型占比超过90%,交付了两艘21万吨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散货船,开展的新一代甲醇燃料动力纽卡斯尔型散货船船型设计获美国船级社(ABS)原则性认可。同时,北海造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承接的21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21万吨氨燃料动力/氨预留散货船、32.5万吨甲醇双燃料超大型矿砂船等绿色船型均由北海造船下属设计公司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SDC)自主设计。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市场逐渐从钻井平台拓展到清洁能源领域,发起“绿色践行者”倡议,积极拓展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上制氢、船舶碳捕捉等领域。2023年,中集来福士先后交付了自升式钻井平台、自安装井口平台、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全球首个竹基复合材料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装备、我国最新一代风电安装船“博强3060”等项目。其中,“博强3060”不仅是我国100%自主设计的“大国重器”,也是目前国内最新一代深远海一体化大型风电安装船,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蓬莱中柏京鲁船业公司不仅交付了7.6万载重吨散货船、5万载重吨成品油/化学品船、3.1万载重吨成品油船、1400TEU集装箱船、7999载重吨加油船、1800总吨金枪鱼围网船、77米鱿鱼钓船、66米客滚船等船舶,还交付了我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该船长25米,排水量100吨,创造了多源信息融合协同探测、智能感知及环境重构、船舶与海洋环境数字孪生三个方面国内第一,是我国首个船舶智能系统与设备测试及验证的“海上流动”实验室。

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交付了包括70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高端客滚船、自升式钻井平台等在内的多型船舶与海工装备。目前,该公司手持造船订单20多艘,其中高端客滚船交付量及在手订单量均在全球细分市场保持领先地位,生产任务已排至2028年。为了早日完成在手订单,2023年至2025年,招商工业威海金陵计划投资实施钢加车间自动化改造、船坞提升改造、4号码头建设、智能化“灯塔车间”建设等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年高端船舶建造能力将由5艘增至9艘。

在船舶配套领域,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发动机年产量成功突破400万马力,达到435万马力,创该公司成立以来最好成绩。该公司交付的世界首台7S35ME-C9.7-GI-EcoEGR型双燃料主机首次实现了在最小缸径机型上配置燃气模式,可持续功率5354千瓦,采用变距桨模式,配置EcoEGR系统,符合国际海事组织Tier Ⅲ排放标准。同时,中船发动机加快低碳燃料主机布局,已初步具备了研制和生产制造甲醇、氨燃料等低碳环保燃料发动机的能力。2023年,中船发动机获得甲醇双燃料主机订单26台,与北海造船、CMB签订21万吨氨燃料主机应用合作协议。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攻克船用清洁能源供应系统关键技术,成功开发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推进无滤器高效电解压载水管理系统开发,完全具备实船应用条件;主导的第2项压载水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发布1项国家标准;LNG供气系统(FGSS)、船用甲醇燃料供应系统(LFSS)连续获得全球知名客户批量订单,氨燃料供应系统(AFSS)取得全球大型氨燃料动力船舶领域首个订单,清洁能源供应产业市场占有率再创新高;压载水处理产业订单累计超4000艘,交船超3000艘,占有率继续领跑全球中大型船舶市场。

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基于LNG、液化石油气(LPG)、甲醇、氨等船舶燃料供给系统、船舶尾气脱硫脱碳系统、基于甲醇等燃料的碳中和系统、零碳燃料开发系统等多种低碳航运产品取得重大突破,提供甲醇燃料供给解决方案,实现国内首个甲醇双燃料低速机测试平台项目落地。淄柴动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取得国内首张中国船级社(CCS)型式认可证书,高压共轨发动机实现量产,顺利推进多个承担实施的国家与省级项目。

同时,山东船舶工业企业加大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推广智能绿色制造,在生产、管理等环节应用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工厂,积极完善绿色供应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威海金陵、淄博大亚金属、山东天瑞重工、威海克莱特风机、烟台中集来福士、龙口中集来福士、德州恒力电机、山东豪迈、青岛双瑞9家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入选2023年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北海造船基于5G网络的数字智能船坞被认定为青岛市级数字化车间,青岛双瑞自主开发的全球首个针对船舶配套设备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成功上线。这一系列成绩为山东省船舶工业企业积极拓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船型市场,开展产品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中国船舶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