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18.6% 位居全国第二位
近年来,山东坚持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海洋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1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委海洋办常务副主任、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介绍说,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勇担建设海洋强国使命,海洋生产总值由2018年的1.27万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1.63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8.6%,稳居全国第二位。
据介绍,在2018年省级机构改革中,我省成立由省委书记为主任的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构建了 “海洋委+海洋办+海洋局”的 “三海”工作体制。将建设海洋强省列入全省 “八大发展战略” “九个强省突破” “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2018年以来,召开2次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6次省委海洋委会议,印发实施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行动计划。新一届省委坚持陆上、海上 “两个山东”协同发力,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引领区,经略海洋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为培强现代海洋产业,我省将现代海洋产业作为全省“十强”产业集群之一,印发 “十四五”海工装备、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科技等专项规划。坚持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一批省级重大引领性项目落地见效,山东石岛湾核电项目获国务院核准,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建设实现中交,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成效显著,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电力等7个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位。
着力推进港口一体化改革。我省聚焦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统筹整合沿海港口资源,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为全国港口建设提供了 “山东样板”。印发实施 《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山东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全面提升现代港口航运综合服务能力。2022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8.9亿吨,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今年前三季度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3%,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0.8%。
此外,我省还着力推动海洋科技改革发展,强化科技资源统筹配置,实施 “透明海洋”等省级大科学计划和创新工程,海上发射、深海钻探、水下智能装备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略海洋的根本大计,印发实施 “十四五”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行动计划、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着力拓展海洋开放合作;着力提升海洋治理水平。
(李子路)
来源:《山东工人报》(2023年11月24日 第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