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侯保荣:降腐防护五十年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2-06-22 19:56

潮起潮落,令人陶醉的浪花飞溅、惊涛拍岸的壮美海景,在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的科研人员眼中,却是海洋工程的灾难之源。悄无声息的海洋腐蚀引发的灾难性事故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过地震等自然灾害,经调查研究,2014年我国腐蚀成本占当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34%,年损失超过2万亿人民币,触目惊心。

有这样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虽已近80岁高龄,但他仍坚持带领科研团队,常年活跃在港口码头、海洋平台、海上风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一线,与施工人员和建设单位详细交流,结合现场需要进行技术改造。他风餐露宿,被同事和研究生称为“80后”,他就是我国海洋环境腐蚀与防护研究领域的拓荒者和学科带头人——侯保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

立志防腐,攻坚克难敢为先

“我就是想专心干好海洋腐蚀与防护这一件事。”侯保荣从事海洋科教50年来,北至辽宁丹东,南至海南三沙,祖国漫长的海岸线上留下了他奋斗的身影。

侯保荣院士深入沿海一线深入开展海洋腐蚀防护调查

1970年,侯保荣在上海陈山码头做海洋钢构筑物腐蚀“重点区”研究,在海水里放置了许多金属样板,用来观测其在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海水潮差区、海水全浸区和海底泥土区等不同区域的受腐蚀程度。

据侯保荣科研团队成员黄彦良回忆,“那个年代,我们工作环境条件特别差,露天吃饭,苍蝇嗡嗡地转,一挥手‘呼’地赶走一大群。”

相对于简陋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则更加艰辛。现场试验结束后,侯保荣需要从试验现场把那些金属样板背到中科院冶金研究所做检测分析。先要坐火车赶到市区,再徒步行走大约一两公里的路程,他一个人背不动总重五六十公斤的样板,只能把样板分成几份,背一部分走上一段路,然后将其放下,再匆忙折回头去背剩下的样板…….

虽然十分艰辛,但侯保荣对此甘之如饴,从未说过苦和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大量的实验,侯保荣和研究团队发现,浪花飞溅区是腐蚀防护忽视的“大老虎”,它才是海洋钢结构腐蚀最严重的区域,是真正的腐蚀防护“短板”和“痛点”。

侯保荣院士亲自开展浪花飞溅区包覆防腐蚀技术应用研究

那么这个吃金属的“老虎”,该如何降伏呢?

侯保荣带领科研团队开展了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实验工作。他们发现,在浪花飞溅区采用包覆防腐蚀技术效果理想,不过该研究在中国尚属空白。

为了完成从0到1的突破,侯保荣实验、观察、思考、再实验……在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后,侯保荣最终形成了由矿脂防蚀膏、矿脂防蚀带、密封缓冲层和防蚀保护罩组成的复层矿脂包覆防腐蚀技术(PTC),成功应用于胜利油田、龙源风电等40项重大工程,有效地为我国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该项研究的成功并没有让侯保荣停下自己科研的脚步。他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带领团队持续攻关,成功研发出适用于大气区各类异型结构的氧化聚合包覆防腐蚀技术(OTC)和延长海洋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海洋柔韧型钢筋混凝土表面防护技术(FCC)等多项专利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直接迫使国外同类产品降价50%,并累计服务于110余项重大防腐蚀工程。

2015年,侯保荣承担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腐蚀状况与防护战略研究》,为我国海洋工程等行业减少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出版170万字的《中国腐蚀成本》和英文专著《The Cost of Corrosion in China》。他牵头制定实施腐蚀防护领域国家标准4项,山东省标准6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9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

2021年,经国际评审委员会多轮投票和评议,侯保荣院士作为唯一获奖者,荣获首届联合国世界腐蚀组织(WCO)“腐蚀成就奖”。

为国为民,甘为人梯扶桃李

侯保荣院士始终秉持“做好腐蚀防护就是为国家创造GDP”的信念,要求研究生不断增强“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

侯保荣总是语重心长的告诫学生,科研的道路无法避免重复枯燥的实验和失败,经历过多次失败即使获得了成功,还是要耐下心来慎之又慎,这样才能踏踏实实走好科研的路。

“每当我为得到一个好的实验结果庆幸时,侯老师都会强调:极化曲线没有三条以上的平行样不要讨论结果如何,没有上百组实验别轻易得出规律性结论,对于异常的实验结果要反反复复验证”,侯保荣的博士生闫莹说。

一次,闫莹与侯保荣在虹桥火车站候车,侯保荣发现中环入口处高架下面露出来一些U型钢筋。他突然问闫莹:“为什么露出来?这个是特别设计的吗?但这样更容易腐蚀啊?”

第二天,侯保荣还特地打电话来与闫莹探讨分析,原来他回去后专门查阅了相关资料。“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心怀社会,才能眼里有问题,只有永怀科研热情,才能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事业的高峰。”闫莹说。

侯保荣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名,多名研究生获国家优秀青年、山东省和青岛市青年科技奖、国家奖学金、山东省研究生创新奖、山东省优秀博士后等表彰,为我国海洋腐蚀防护科教领域培养了许多奋斗精神和团队意识俱佳的优秀青年人才。

面向未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侯保荣常对同事说:“我们要一辈子做海洋的捍卫者,选择了这一领域就终身搞海洋腐蚀研究。”

他坚持面向国际前沿,与国外联合共建了中日海洋腐蚀环境共同研究中心、山东省中日海洋防腐合作研究中心和中日海洋防腐涂料共同研究发展中心,承担了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NEDO)项目、中科院-加州大学联合项目,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项目、俄罗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Immanuil Kant Baltic Federal University联合项目等近20项国际合作项目。

他带领科研团队代表中国首次参与全球腐蚀成本与防腐策略调查项目(IMPACT),开展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南亚乃至全球金融和航运中心建设项目,筹建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腐蚀实验站。经国际诊断评估,相关专家评价为“相关科研进展在海洋腐蚀领域的研究水平是世界级的,甚至某些研究方向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海洋腐蚀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完美结合,具有世界顶尖的研究与教育水准”。

侯保荣院士主持国际海洋腐蚀防护产业大会

并做主题报告从事海洋科教50年来,侯保荣始终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突破“卡脖子”技术作为工作重点,牢记“国家事”、勇担“国家责”,心系腐蚀灾害,站在行业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开展科学研究和相关调查。他说:“得到的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会继续奋斗在腐蚀研究的第一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国防腐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作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群处 展翔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