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各区市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看看谁是潜力股?
近日,青岛市2024年上半年经济报告出炉,生产总值7978.67亿元,同比增长5.8%,和山东省增速持平,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在全国GDP20强的城市中,5.8%这个增速仅次于苏州6.2%、重庆6.1%、深圳5.9%和无锡5.9%。青岛各区市中,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崂山区和市北区的增速高于全市5.8%的平均线,城阳区和胶州市的增速与全市持平。
继成为山东省第一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城区后,西海岸新区依然是当仁不让的“龙头”,且此番还坐上GDP总量、增速“双第一”的头把交椅。
崂山区上半年GDP增速6%,与一季度持平。不得不提的是,崂山区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12.9%,位列全市第一;位于青岛主城核心区的市南区,上半年GDP位居全市第二;市北区和西海岸新区并肩成为三项指标增速跑赢全市大盘的区市;作为工业重镇的即墨区,GDP增速从一季度的5%提高到6.2%,累计增长排名第二;城阳区自2020年以来,GDP增速首次追平全市平均线。
领先离不开产业优势
2022年同期的31.32%、2023年同期的31.68%,到现在的31.95%,从在全市经济总量的占比来看,西海岸新区的份量越来越重。
2023年,西海岸新区生产总值5003.38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关口。这是山东第一个GDP超5000亿元的区,意味着西海岸新区跻身全国区县的“第一梯队”。目前,全国仅有12个区县实现GDP超5000亿元。
根据区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上半年,西海岸新区生产总值2548.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排名全市第一。
在海洋经济方面,西海岸新区表现出色。7月25日,青岛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有关情况。其中提到,西海岸新区正瞄准“4+2+4”海洋重点产业,加快推进潍柴海洋装备制造、高端轴承青岛示范基地等总投资875亿元的66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新招引了三峡能源等总投资135亿元的25个涉海项目,海洋产业能级持续跃升。
项目的高效招引,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上半年,西海岸新区固投增速达到5.4%,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
西海岸新区还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不断加码,已高标准建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绿色低碳新材料和氢能产业园4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产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在工业、消费等方面,西海岸新区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同样亮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59亿元,同比增长了8.2%。
值得一提的是,西海岸新区虽然社消总额位居第一,但是8.2%的增速略逊胶州市。胶州市以8.5%的社消总额增速,高于全市社零总额增速(5.6%)2.9个百分点,在十区市中拔得了头筹。
为何胶州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青岛市第一?从近年来胶州市的产业布局、促消费举措不难看出,消费已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县域市场或成消费增长的“新蓝海”。2024年,胶州市将聚焦新外贸、新零售,探索促进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今年年初,胶州市商务局牵头组织开展“上合甄选·星月胶辉”2024新春嘉年华活动,进一步激发市民消费热情,提升消费能级。
位于胶州市的胶西劳保用品产业带是山东重要的劳保产业基地。以鲁戈庄为中心辐射周边等地的产业集聚区,产品占全国市场70%以上份额。同时带动以机织手套为中心的设备销售,整条产业链年产值约40亿元。
鲁戈庄集聚区李家村、付家村、马家村、王家村4个村获评“中国淘宝村”,全域开设店铺600余家,2000万元以上交易额的店铺超十家。2023年产业带内网络零售额达14.1亿元。
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和西海岸新区同样具备领先优势的,还有崂山区。
2024年上半年,崂山区生产总值585.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崂山区继续保持稳健强劲的发展速度,一季度和上半年增速均为6.0%。这其中,投资和工业功不可没。
今年上半年,崂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位居全市第一。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61.5%,并且新动能增势强劲,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6%。
据统计,上半年青岛市89个建设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9.8亿元,投资完成率达51.6%。其中,崂山区以94.8%的年度投资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一。
可以说,崂山区的产业结构一直是其高速发展的优势。
2023年,崂山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5%,全市最高;外贸外资进中提质,崂山区货物进出口完成1096.9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虚拟现实产业规模达到180亿元、增长50%;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280亿元、增长40%……这一系列数字都表明,未来产业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崂山区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其GDP增速高于全市平均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崂山区已围绕四个专业化园区招引落地产业链项目70余个,在谈推进重点项目40余个。通过中国VR/AR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储备60余家优质项目资源。承办2024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8家企业上榜。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分别达到168亿元、110亿元,均增长20%。这一系列的数字都在表明,崂山区正在向“高”而攀,打造新质生产力聚集地。
主城区的优势和魅力
市南区和市北区作为核心主城区,今年上半年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
日前,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以及2024赛迪百强区,市南区排在全国第66位。回顾来看,市南区在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数字经济产业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2024年上半年,市南区累计实现生产总值820.82亿元,位居全市第二,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06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产值、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营业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个经济指标均实现增长。
作为青岛人文风情、历史风貌的集中体现区和重点保护区,市南区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面积6.3平方公里,占全市的91%。去年,市南区在三江里、黄岛路、四方路等地大力营造艺术街区氛围,老城单日最高人流量达30余万人次。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届上街里啤酒节期间,上街里日均客流量突破25万人次,这些都映射出市南区老城复兴的勃勃生机。
而同为主城区之一的市北区,今年上半年以三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GDP增速的优异成绩,让人刮目相看。这也是市北区继今年一季度后,再次在三项增速上全部跑赢全市大盘。
今年上半年,市北区实现固投增速10.1%,高居十区市首位。而固投表现强势的背后,是市北区近年来在低效片区盘活、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等方面付出的努力。
2024年市北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实施新一轮商圈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台东步行街环境水平,推进郑州路TOD、辽宁路商业综合体、山姆会员店山东首店落地建设,京东超级体验店开业运营,协同提升商圈经济的消费引力、商业活力、空间魅力、运营能力。”近期屡登青岛热搜的山姆会员商店,让市北区再次“出圈”。山姆会员店山东首店的落地体现了市北区一系列的发展思路:通过引进一批商业综合体项目,重塑传统商业卖场、构建新消费场景,进一步放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效应,同时也直接抬高了市北区投资增速。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留在市北,这也充分体现了市北区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以及市北区政府留人留心的最大诚意。
产业崛起带来的新机遇
以制造业为优势的即墨区和城阳区在上半年的“大考”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上半年,即墨区累计实现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大关,为813.30亿元,同比增长6.2%,较一季度5.0%的增速有较大提升,排名仅次于西海岸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4%,高于全市增速(9.8%)1.6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67亿元,同比增长6.7%,排名全市第三。
由此可见,即墨区上半年的GDP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等指标均有不俗表现。
即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六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是汽车、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是海洋等新兴产业增量崛起。
如今,汽车产业已成为即墨区“龙头”产业之一,整车产量占全市的48%、全省的20%。近年来,即墨区着力围绕汽车全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依托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四大整车项目推动以商招商,持续扩大产能,构筑起制造业发展的新优势。目前,即墨区拥有汽车及配套生产企业400余家,年产各类商品车逾70万辆。
有着“千年古镇”之称的即墨,商贸属性明显。2023年,即墨区直播电商产业带内网络零售额约60亿元,同比增长33%;2024年1月至4月,即墨区产业带内网络零售额约23亿元,同比增长26%。
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等领域的良好表现是即墨区上半年取得较为不错成绩的主要因素,而瞄准先进制造业的城阳区则在集成电路、储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
今年上半年,城阳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27.08亿元,增长9.3%,其中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
此前,由于受到轨道交通行业周期性低谷、流亭机场搬迁等因素影响,城阳区的发展速度曾一度放慢。在找准先进制造业的赛道后,城阳区也找到了新的发力点。上半年,半导体、储能等重点产业项目支撑城阳区高技术投资增长26.2%,高于固投增速21.2个百分点。
城阳区对于新兴产业的重视,为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优渥土壤。目前,城阳区共有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等高成长型企业1845家、占青岛市的21.7%;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48家、占青岛市的22.4%,数量均居青岛第一。
时间是一把尺子,它不仅可以“衡量”每个地区的发展脉络,也可以让人们站在新的起点上眺望未来。通过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不难看出,无论增速或高或低,无论经济发展或快或慢,每个区市都在各自不同的赛道上不断努力,都在寻求进阶的路上,为青岛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黄元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