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望见青岛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5-03-30 13:18

Img410527414

 

历史资料证明,青岛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与重要的节点城市。学术界一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始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衰落于明末,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走到了尽头,而青岛区域的历史则始终贯穿着海内外商贸运输与文化交流的脉络—

琅琊镇的琅琊小台和陶水管

—始于琅琊徐福东渡的故事

大珠山的“石屋子”

—“迷失青岛”的高僧延续的故事

琅琊海域的青花瓷

—海运与河运枢纽的沉船故事

古镇口炮台和古镇营村

—见证明清“海上丝路”的海防故事

“胶西当登、宁海之冲,百货辐凑……”这是《续资治通鉴》对唐宋时期青岛胶州板桥镇作为其时南北货物贸易中转港口的要冲地位的记载。这一唐宋时期全国五大商埠之一、长江以北唯一的通商口岸和海关重镇,彰显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青岛对外交流的繁盛,而2014年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一项关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集中调查勘探表明,青岛与海上丝路的渊源远不止于此。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在概述青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特色优势时表示,青岛的地理优势为海上交通贸易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历史资料证明,青岛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与重要的节点城市。学术界一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始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衰落于明末,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走到了尽头,而青岛区域的历史则始终贯穿着海内外商贸运输与文化交流的脉络。

2014年,青岛市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的这项集中勘查,分成三个时期来进行,最终将诸多历年零星发掘和新探得的文物遗存重新聚合,拼贴出青岛身为古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故事原图。

琅琊镇的琅琊小台和陶水管

—始于琅琊徐福东渡的故事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向记者透露,2015年,包括琅琊镇、泊里镇以及大珠山港湾古镇口在内的区域,将是考古所进行调查勘探的重点区域。这一方面源于琅琊在中国早期对外交流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青岛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起航点的重要证据;另一方面,它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已被纳入青岛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前期考古勘查序列。

这样一个肩负 “双重使命”的考古区域,在2014年归纳整理的重新发现中,让青岛作为海上丝路节点城市的定位,变得愈发清晰确凿。

台西村,著名的琅琊台所在地—徐福第一次远航日本列岛的起始,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在其东北方向,那座面积近 10000(100×100)平方米、高近20米的夯土台,被称作琅琊小台。它的体量之大,在整个山东地区乃至全国“夯土界”都屈指可数。而从断裂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夯土的龙骨是用铁棍制成的,这与一般都采用木头作为龙骨的中国传统土木工程截然不同。

如此浩大的工程,仅靠地方一隅的力量显然无法承担。考古人员因此推测,它必定是举全国之力、由国家来主导和操控的。仅凭这一点,就充分反映出琅琊台在秦汉时期非比寻常的地位。推测的结果是,这里极有可能是当时一个全国祭祀礼仪的中心。而秦始皇选择在这里举行仪式,送徐福东渡远航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1993年、1996年和2012年,一共三次,在琅琊镇先后发现了泥质套接式的长圆筒形陶水管。它们均呈浅灰色,陶管按粗细节节套接,至于用途无非有三种可能—输水、排污或供水。据说,此种规制的秦代陶水管,除关中地区外,在同一时期的琅琊为独有。

同样在这一带,还出土了写有“千秋万岁”字样的卷云纹瓦当。除去著名的琅琊大台、琅琊港和琅琊刻石,小台夯土和建筑构件的发现,均证明了秦汉时期琅琊作为皇帝东巡行宫的兴盛规模,也从侧面反映出琅琊港为徐福东渡起航地这一事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