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海洋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环境风险监测、环境监管监测、公益服务监测和专项监测等五大类24项工作,布设监测站位1015个,获取各类监测数据35万组,依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2014年山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现予以发布。
公报显示,2014年山东省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
2014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山东省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约占山东省海域面积的90.31%、92.64%和90.09%;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主要分布在莱州湾、丁字湾和渤海湾南部等近岸区域。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
2014年,山东省近岸海域生物群落结构基本稳定。实施监测的黄河口、莱州湾以及庙岛群岛3个典型生态系统总体呈现亚健康状态。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保持稳定。
2014年,山东省实施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91个,全年总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49.8%,比上年升高15.8%,但达标排放率仍然较低。14个重点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
2014年,山东省实施监测的13个浅海增养殖区环境质量总体能够满足养殖活动要求。在旅游时段和游泳季节,3个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4个国家级重点海水浴场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2014年,黄海绿潮最大分布面积为50000平方公里,影响范围为近5年来最大。山东省海域共发现4起赤潮,累计分布面积975.01平方公里,发现频次和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影响山东省沿岸风暴潮共有5次,低于近五年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