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2-05-19 10:38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初夏时节,马踏湖一片生机盎然。今年,摄影爱好者们在这里捕捉到了震旦鸦雀的身影。震旦鸦雀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种。因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极高,数量稀少,被人称作“鸟中大熊猫”。

在山东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湖畔,1600多只青头潜鸭嬉戏觅食形成美丽的鸟浪,这是青头潜鸭在国内最大单一集聚种群。青头潜鸭是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对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要求非常苛刻,而自去年以来频频出现在东平湖岸。

生物多样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濒临渤海和黄海,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暖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境内水系较为发达,河川径流量偏少,植被类型以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山东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建设加速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积极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等。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

山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和措施。去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云南昆明举行。山东以线上展区的形式参展,以“齐鲁青未了,万物生和谐”为主题,向全世界宣传推介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黄河三角洲、泰山、昆嵛山、南四湖、贝壳堤岛、蒙山、大天鹅之乡荣成等7大重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集中亮相。

目前,山东拥有的陆地物种多样性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淡水鱼等野生脊椎动物602种;蜻蜓目昆虫、蚊虫、双翅目蠓科昆虫、双翅目花蝇科昆虫等昆虫类235种;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1868种;野生大型真菌350余种。海洋物种多样性包括浮游植物125种、浮游动物105种、底栖动物199种、潮间带生物60种,鱼类108种,甲壳类47种,头足类8种,爬行类6种,鸟类66种,哺乳类14种。遗传生物多样性同样丰富,拥有种类多样的地方畜禽品种、作物品种、中药材、食药用菌种等。

如今的齐鲁大地上,黄河三角洲首次发现国际极危物种勺嘴鹬,安丘首次发现极危物种黄胸鹀,龙口黄水河湿地公园首次发现野生丹顶鹤,青岛近10年来首次发现越冬丹顶鹤群体,烟台莱州海域首次发现白尾海雕,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发现“凌波仙子”水雉稳定种群,泰山发现濒危物种泰山柳及野生黄精群落,邹城市首次发现野生药用红栓菌。一些珍稀野生动植物在山东的湖泊、湿地等地带频频“亮相”,成为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力推进的最好注脚。

山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国际大形势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系统功能局部退化、部分物种濒危程度较高等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下一步山东将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逐步摸清15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15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底数。同时还将加强多元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通过与全球环境基金和生物多样性金融等合作,推动知识、信息和科技交流与成果共享,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力度,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

(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总面积15.3万公顷,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拥有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多年来,黄河三角洲锚定繁衍生物种群,坚持保护为重,先后颁布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条例,建立巡护监测制度,实现了对保护区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实时监控。

目前,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有1627种,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1种,38种鸟类种群数量超过全球数量1%;拥有各类植物685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93种;昆虫调查鉴定512种,其中99种为山东省新记录;两栖动物6种,大型底栖动物195种。东方白鹳从2005年的2巢繁殖7只雏鸟,增加到2019年的105巢繁殖306只雏鸟,累计成功繁殖雏鸟1639只,成为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2010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称号。2021年5月22日,黄河流域首个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站在此成立,为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二)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昆嵛山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横跨烟台、威海两地,暖温带三面环海的地理特征发育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了极高的生态地位和巨大的保护价值。在暖温带,昆嵛山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记录有野生动植物2523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植物56种,模式动植物12种,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博物馆和珍贵物种基因库。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总面积15416.5公顷,主要保护以中国赤松为建群树种形成的赤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新建立起了破解生态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昆嵛山模式”。多年来,昆嵛山记录的动植物物种由2234种增加到2523种,胶东仅存的狗獾种群数量稳步提升,珍贵野生中药材灵芝、天麻等种群数量逐年扩大,消失多年的原生河蟹等湿地生物重现河道,野生梅花鹿在野外监测中被重新发现。研究表明,昆嵛山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释放氧气、固化二氧化碳、分解二氧化硫、滞留大气尘埃、科学研究等七大生态服务功能上所创造的直接生态价值在12亿元以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研究和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保护中创造的价值巨大且难以估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