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青岛分所暨北海研究站始建于1961年,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属的二级事业法人单位。目前,研究站主要在水声学、水声工程、声学仪器研制、噪声振动检测与治理、声学实验技术、近岸安保、渔业资源监测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
2011年8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青岛市科技局和青岛市高新区管委三方共同签署共建协议,共同建设中科院声学所青岛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北海站作为基地建设主体。青岛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位于青岛市高新区汇智桥路96号,由中科院声学所青岛分所、青岛声学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中科院青岛声学与信息处理产业园三部分组成。基地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用地约160亩,其中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9千万元,主要包括国内一流的水声学、空气声学实验室和科研楼。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海研究站
“十三五”时期,北海研究站的科研经费总额突破一亿元,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以及各种基金课题等研究项目,多次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和省市科技奖励。2017年9月,坐落于青岛高新区的红岛园区建成启用,红岛园区建成国内一流的水声学和空气声学公共研发服务和行业检测平台,声学检测中心获得CMA/CNAS认证,成为国内覆盖检测标准最多的专业检测机构之一。成立以来,北海研究站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预研项目和“863”、“973”以及各种基金课题等研究,已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18项,发表学术论文113篇。
进入新时期,北海站正巩固加强目标特性、水下噪声、水声实验技术、近岸安保等传统领域科研优势,积极拓展减振降噪、水声换能器、深部钻测、极地声学等新兴科研方向,面向海洋装备、轨道交通、智慧家电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加快布局声与振动控制、渔业声学、海洋声学仪器装备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努力建设成为中科院声学所在山东半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桥头堡和新引擎,打造国内声学和信息通信领域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
向行业需求,北海研究站提供国内一流的目标声特性预报软件;提供集环境噪声检测与治理、减振降噪材料与装备研发、技术服务咨询于一体的系列化解决方案;提供宽频段、大海深系列水声换能器产品;提供海洋渔业资源声学监测评估系统、海洋深部钻测关键技术与装备、水声实验技术装备等产品及服务。
近些年,北海研究站依托在科研上的优势,已经先后承担并完成青岛奥帆赛、上海世博会、广州亚帆赛等重大活动的水下安保任务,牵头完成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水下安保任务。
目前,自主研发的敷板式吸声降噪材料已用于青岛地铁11号线和13号线。多频鱼探仪已形成样机,在深水(>6000m)换能器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技术领域:国家级特色科研机构
研发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海研究站
需求背景:产业化合作
联系方式:0532-66071906
项目对接、优秀企业宣传,请联系青岛高新区管委科技创新部0532-6696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