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勇当海洋强国尖兵:深圳积极争取设立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1-03-12 14:33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十四五”全面开启之际,李克强总理的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吹响了“挺进深蓝”的激昂号角。

“海洋”再次成为全国两会热词。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市的代表、委员们纷纷献策,对助力“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更实在的举措、更有力的支撑。这也让深圳“海洋人”倍感振奋、信心满怀。

深圳西部的大铲湾码头货运繁忙。

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深圳的重大使命,也是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内容。深圳要用好综合试点改革关键一招,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创新引领、突显优势,加快打造‘蓝色发展战略要地’,努力为‘海洋强国’建设探索新路。”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幼鹏表示。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尤其是“双区”建设启动后,深圳市委市政府聚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谋划了“三步走”目标,最终到本世纪中叶,海洋发展要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彰显海洋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先锋。深圳不断推动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12月,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全市GDP值10%,成为深圳支柱性产业之一和重要经济增长点。

其中,海洋经济稳步增长,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海洋金融、港口航运加快开放合作;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专业科研力量不断增强,已建及在建的海洋领域各级创新平台近34个,集聚千名海洋领域高级研究人员,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一批海洋相关基地生机勃勃。海博会的连续成功举办,打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海洋经济风向标,推动全球高端要素、高端资源不断集聚,为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两个五年规划时空交汇。深圳印发《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承载“海洋强国”的伟大梦想,全面加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努力把深圳打造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地、海洋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海洋国际交流合作的先锋地,到2025年成为我国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城市和对外彰显“中国蓝色实力”的重要代表。

《方案》覆盖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与文化、海洋综合管理、全球海洋治理五大重点发展领域,涉及63个标志性、代表性、关键性项目。其中包括,强化统筹协调,编制海洋发展总体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制定海洋新兴产业政策等一套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培育壮大蓝色经济,做优做强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金融等、港航服务等新兴产业,持续提升深圳海洋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最高质量办好海博会等重大平台,推动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中心,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国际海洋事务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2020海博会上,深圳市民近距离感受海洋科技魅力。

打造多个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深圳西部,海洋新城工地,机器轰鸣,重型装载车往来频繁,一派“向海战春耕”的忙碌景象。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董事长李文雄告诉记者,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海洋新城建设的要求,今年以来,海洋新城掀起建设新高潮。

新理念、新规划、新定位,“十四五”期间,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促进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规划建设南方海洋科学城,打造前海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科技集聚区,加快推进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坝光国际生物谷、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三期及孵化基地、深汕海洋智慧港规划建设。深圳规划的多条“海洋科技创新走廊”,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培育拉动多个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其中,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扩区为契机,打造“蛇口—前海—海洋新城—光明”西部海洋科技创新走廊。

“海洋新城,科创之城!我们充满信心,诚邀全球海洋经济企业总部入驻和高精尖科技项目落地。”李文雄说。位于珠江口东岸、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的海洋新城,规划面积7.44平方公里,将对标世界三大湾区,定位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先锋范例”,形成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设备、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新能源为主的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2017年中欧蓝色产业合作论坛成果之一的“中欧蓝色产业园”,将作为海洋新城核心启动项目先行实施和招商。预计到2030年雏形初展、2035年完美呈现,产值规模达数千亿元,充满最美海岸风情和城市创新活力,建成全球海洋治理战略合作平台、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标杆和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科创高地。

海洋新城项目规划图。

加快培育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

海浪轻涌,海波粼粼,招商局工业集团旗下深圳孖州岛修造船基地,两条外籍LNG船已进入最后作业阶段。今年以来,该基地订单量持续飘红,春节期间共有4000多名员工坚守岗位,奋战一线。

招商局工业集团总经理胡贤甫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按照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该集团在保持豪华邮轮、液化天然气LNG船、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等领域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正加快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同时,还充分调动工业集团自身在意大利、芬兰、克罗地亚等海外船舶和海洋工程设计资源,在前海整合成立院士领衔的研究院团队,把招商工业的海外合作伙伴聚合在深圳,打造创新引领的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服务“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和南海大开发战略。

招商局集团深圳孖州岛修造船基地,外籍LNG船进行检修作业。

陵水海域,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中国海洋工程建造领域集大成之作“深海一号”能源站,屹立深海,已于今年2月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陵水17-2气田投产后,将每年供应30亿立方米天然气,满足大湾区1/4民生用气需求,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陈道毅教授介绍,该项目中,清华为中国海油提供了技术理论和实验研究,携手完成重大科研攻关,使中国基本掌握了1500米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全套技术。未来,包括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内的清华大学海洋力量,将以深海科技为切入点,聚焦海洋高端装备、海洋能源、可燃冰等具有重大产业应用前景的领域,推动全球海洋科学创新和工程技术进步。

“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圳“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海洋科技领域创新载体建设,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加快建设优势特色海洋学科。组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打造深海公共研发平台。推动设立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深圳海洋研究院,建设全球海洋智库。研究制定海洋人才引进专项政策,积极引进知名涉海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创新中心、运营中心、产业基地等优质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设立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不断增强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含金量和辨识度,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深圳贡献”。

“深海一号”能源站在3艘大马力拖轮牵引下奔赴海南陵水目标海域。(图片来源:中国海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