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经略海洋,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1-11-03 00:28

11月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2020年山东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20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13187亿元,恢复到上年的98.1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03%,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6.48%。全省海洋经济逐季恢复、结构持续优化,表现出较强韧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巩固

2020年一二三产比重分别为5.3%、36.8%、57.9%,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有所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5073亿元,恢复到上年的92.3%。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等产业均实现稳步发展,分别同比增长5.4%、4.9%、4.0%。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127亿元,居全国首位。

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有序推进

山东港口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为总目标,加快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升级。2020年新增集装箱航线35条,其中外贸航线18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自主创新打破行业技术壁垒,10项技术全球首创,7次打破世界纪录,掌握核心关键技术。2020年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140亿元,同比增长4.8%,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完成16.9亿吨,同比增长4.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3191万标箱,同比增长6.0%;外贸吞吐量累计完成9.3亿吨,同比增长5.0%。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从科技创新能力看,海洋产业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科技赋能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规模1.5亿元,为海洋药物研发提供有力支撑,深入实施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国家一类免疫抗肿瘤海洋新药BG136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启动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组建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打造海水淡化研发链和产业链,反渗透海水淡化高压泵技术研究获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20年海洋科学教育管理服务业同比增长11.3%。

海洋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成效显著提升

海洋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省海洋风力发电量178.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建成海水淡化工程项目39个,日产能达37.14万吨。加快海洋生态修复,共实施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项目29个,已整治滨海湿地4675公顷、岸线62.82公里,分别完成总任务的123.03%、285.54%。

政策助力海洋产业企稳复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山东有关部门和沿海市出台了推迟缴纳海域使用金、提高供水补贴和用电优惠、加大财政奖励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海洋产业企稳回升。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意见》《关于发展加快智慧海洋产业的意见》等,促进海洋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这样干

“十四五”时期,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将从哪些方面发力?,在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介绍,聚焦五个“着力”,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港口、着力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着力维护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拓展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空间。

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港口。加快沿海港口及相关资源整合,推动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升级,实施新一轮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健全完善现代化港口基础设施体系。实施绿色港口行动计划,提升港口安检查危能力,建设智慧绿色平安港口。打造日韩、东南亚、中东、印巴、欧美五大优势航线组群,拓宽跨境货物集散和过境运输渠道。建设一批综合竞争力强、地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的融合发展示范区域。

着力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提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建设世界领先的现代船舶制造基地,打造绿色、集聚、高端海洋化工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建设世界领先的现代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拓展海洋新材料应用领域。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构筑多元化的涉海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海洋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构建山东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海洋智能超算平台,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数据信息产业集群,建成全球海洋大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智慧渔业、智慧港口等“智能+”海洋产业。

着力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推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正式入列,推进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建设。加快突破海洋核心关键技术,抢占全球海洋科技制高点。实施一批标准化攻坚研发项目,加强地方标准研制,扩大海洋标准有效供给。加快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促进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培育壮大创新型涉海企业,实施海洋高层次人才引进行动,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区。

着力维护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长岛国家海洋公园。持续开展入海河流“消劣行动”、海陆结合部“净滩行动”,全面落实“湾长制”“河长制”,构建跨区域海洋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加强行业用海精细化管理,严控海域开发规模和强度,严格围填海管控。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加大减船转产力度,开展限额捕捞和海域轮作试点。建立健全海洋生态补偿政策,大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加快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快“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海洋灾害应急响应和海上救助能力。

着力拓展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空间。围绕构建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拓展涉海开放合作领域。充分发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高标准推进中日(青岛)、中韩(威海)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办好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等各类涉海论坛展会,推动山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海洋对外开放合作。

【来源:山东省海洋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