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过百亿22个项目签约蓝谷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1-02-01 19:57

“蓝谷将聚力攻坚、攻出实效,狠抓项目落地!落地!落地!”1月29日,在青岛蓝谷举行的“项目落地年”首批项目集中签约暨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成立仪式上,过百亿的22个项目通过线上签约正式落地,实现蓝谷“项目落地年”的开门红。

会上,由62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央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组成的“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正式揭牌成立;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22个项目正式签约,北京科技大学牵头建设的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电投集团等央企领衔的海洋新能源项目、国家标准样品研究院、总投资50亿元的城市更新股权投资基金项目、“海洋+、法律+”一站式全产业链海洋特色服务平台等高端科研、500强、海洋新能源、金融、现代服务业项目正式落地。

作为青岛建设国家海洋科学城的核心区域,风云激荡的青岛蓝谷正承担起助推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使命。

“大国重器”再落蓝谷 海洋科研成蓝谷“重头戏”

海洋科研是青岛蓝谷的最大特色和最强底色,也是双招双引的“重头戏”。此次签约中,便包括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青岛分中心、国家标准样品研究院、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海上试验岸基保障基地等重大海洋科研和配套项目。

其中,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青岛分中心项目,为蓝谷再增一家“国字号”科研平台,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材料服役数据交换合作共享平台;国家标准样品研究院,将发起成立中国海洋设备检验检测联盟,打造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海上试验岸基保障基地,将与蓝谷涉海国字号科研机构共享共用码头和实验设施,助力蓝谷打造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

依托青岛蓝谷海洋科研机构集聚的优势,一批产学研结合项目也开花结果: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与东海绿洲公司联合设立螺旋藻研发中心,研发在蓝谷、生产在柬埔寨,打造“一带一路”产学研示范项目;祥泰材能科技、海泰能源科技在蓝谷设立材料能源协同转换项目,与山东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专业从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化石能源利用产业重大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和装备设计制造。

截至目前,青岛蓝谷已先后引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27个“国字号”科研机构,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4所高等院校在蓝谷设立校区或研究(生)院,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68个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加速迈向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

平台思维做乘法 构建海洋产业领域豪华阵容

用“平台思维”做乘法,通过平台整合资源,形成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开展集群化和产业链招商,实现价值倍增效应的打法,也在蓝谷同样发挥得淋漓尽致。

例如,会上刚成立的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便是青岛蓝谷管理局联合青岛市发展改革委、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共同推动成立的,在全国树起了海洋能源融合发展的典范。

三峡新能源(集团)、中广核新能源、华电、大唐、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国家电投能源电力、中国电建集团等央企,以及风力发电领域的上市公司华锐风电,中国船级社、海洋化工研究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这些海洋新能源领域顶尖科研机构、央企、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组成了国内海洋能源产业产学研一体化豪华阵容。

互相“输血”,抱团上进,“引进一个,落地一串”。这种聚合效应,让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形成千亿投资规模的宏伟蓝图变为可能。

青岛蓝谷的“平台思维”打法要追溯到半年前。早在2020年夏,青岛蓝谷管理局发起的首个创新创业联盟——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深海基地、山东易华录、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等区域内50余家重点创新平台、企业、服务机构聚集其中,据统计,2020年青岛蓝谷完成的技术合同90.2%来自于这个联盟的成员单位。

此后,中国海洋设备检验检测联盟也在蓝谷诞生。海检集团、中国船级社、中国计量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海油、中石化、中船重工、中集等60余家机构,聚集国内海洋设备质量技术创新资源,开展海洋设备质量基础领域联合技术攻关,制定我国自主可控“海洋设备”认证认可体系,支撑海洋设备“走出去”,成为海洋领域发挥“平台效应”加快产业创新升级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持续完善要素短板 构筑经略海洋“集大成者”

有科技硬核实力的支撑,又有产业突围的方向和决心,青岛蓝谷立足身为“海洋科创大脑”的当下,全力完善“海洋产业”的要素短板,青岛蓝谷正朝着经略海洋的“集大成者”砥砺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补链强链拓链过程中,青岛蓝谷利用基金做乘法撬动青岛蓝谷金融开放创新,推动蓝谷产业链形成,服务支持现代海洋等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打造集基金落户、金融机构集中办公、融资路演为一体的蓝谷金融产业集中形象展示、资源对接平台,构建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仅2020年就新增金融类投资机构260家、基金总规模达到285亿元。本次签约的城市更新股权投资基金项目注册资本50亿元。

此次签约落地的青岛蓝谷海洋研学中心项目借助五百强企业中国旅游集团强大的资源优势,打造蓝谷研学旅游平台,在区域开展各项海洋科技、海洋教育的研学旅游,对于推动蓝谷海洋研学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深海鲜“海洋科技馆”项目包含海洋科普基地、科研展示区、交流品鉴区三大板块,展示中国海洋产业科研成果,推进海洋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作为半开放性展馆,海洋科技馆以真诚服务青少年为重点,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理念,为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

“海洋+”、“法律+”一站式、全产业链的海洋特色服务平台共建项目由青岛蓝谷管理局、山东蓝谷律师事务所、山东众成清泰(青岛)律师事务所、青岛海洋经济团体联合会、青岛中世合规研究院联合发起设立。项目设立全省首家海洋法律服务研究院、建设海洋法律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海洋+”、“法律+”一站式、全产业链的海洋特色服务基地。在此基础上由山东蓝谷律师事务所充分发挥产业聚集作用,积极发挥平台效应,推动高端海洋法律服务的建设。

赢得项目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下一步,蓝谷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危机感,鼓荡激情、奋力争先,聚力攻坚、攻出实效,狠抓项目落地!落地!落地!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落地的热潮,为青岛打造创业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通讯员 蓝小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