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黄海生态区保护不应“留白”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1-05-20 11:58

日前,国内权威刊物《生物多样性》杂志发表了《黄海生态区保护空缺分析》一文。该文针对黄海生态区内的重要滨海湿地、关键物种以及重点海域,以识别保护空缺理论图斑的方法, 提出了新建保护地的提议。黄海生态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筛选出来的全球最优先保护的43个海洋生态区之一。目前,我国已在黄海生态区内建立多处海洋保护地,有效保护了其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然而,由于前期抢救性保护缺乏整体布局和系统研究,尚存一定不足和空缺,因此有必要完善黄海生态区内的海洋保护地建设,实现应保尽保。

山东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文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团队共同完成。海洋一所研究员张朝晖介绍,根据空缺分析结果,黄海生态区内的主要保护空缺为辽河口湿地、曹妃甸海草床、天津塘沽和黄骅湿地、胶东半岛湿地、舟山群岛北部海域等。建议优化整合黄河口海洋保护地,扩大或新建斑海豹、勺嘴鹬(yù)保护地,并加强对东亚江豚以及小须鲸的调查研究,以形成更有效的海洋保护地网络。

空间现状及未来布局

——渤海,海域面积约7.8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2796千米。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滩涂湿地、海草床等广泛分布,是黑鹳、白尾海雕、遗鸥、大天鹅等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环渤海区域河口密布,黄河、海河、辽河三大流域共有100多条河流入海,形成各具特色的河口生态系统。渤海海峡口宽59千米,两侧分布有30多个岛屿。庙岛群岛、辽东湾、大连半岛南侧等海域是斑海豹等物种的栖息地。目前渤海已建立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地63处,总面积约4.03万平方千米,占渤海总面积的52.3%(有较多的交叉重叠区域),涉及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保护了部分滨海湿地、海湾、河口、海岛、潟湖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文昌鱼、斑海豹等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张朝晖告诉记者,从保护地空间分布看,已建保护地主要位于渤海沿岸,以及东部和西南部海域,但渤海中部、渤海湾中北部、莱州湾南岸等区域分布少,重要生态区存在保护空缺,部分重要滨海湿地、珍稀物种栖息地未得到有效保护。建议在黄河口区域开展海洋保护地整合优化,将原黄河口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合为一个保护地,并向东部海域延伸,加强对黄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在斑海豹、珍稀鸟类重要栖息地以及辽河口湿地、河北曹妃甸海草床生态系统、天津塘沽和黄骅湿地、莱州湾湿地等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湿地区域选划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地。此外,渤海中部海域水产种质资源丰富,是渤海重要海洋生物的产卵场和洄游通道,建议将该区域与山东长岛现有自然保护地整合,并入海洋自然保护地进行管理。

黄河口海洋生态国家级特别保护区外业调查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最大的边缘海,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两部分,面积38万平方千米,占黄海生态区总面积的82.6%,有鸭绿江、大同江、汉江、淮河等河流入海,涉及辽宁、山东和江苏三个省。

黄海区域已建海洋类保护地77处,主要分布在沿岸区域,且大部分面积较小,在黄海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尚存在多处保护空缺,如黄海北部区域的长海诸岛、胶东半岛湿地、江苏如东湿地、黄海冷水团区域等。专家建议,应在长海诸岛、海洋岛等海域、江苏如东湿地建立海洋保护地,并推动海阳-石岛和黄海冷水团等具有重要海洋生态功能海域建立较大型海洋保护地。

——东海北部,该区域面积较小,已建11处保护地,主要位于上海及浙江沿岸区域,涉及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23个优先保护区中的长江入海口湿地区域、舟山群岛及周边海域,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鉴于该区域湿地保护较好,建议重点在长江口北侧海域和舟山群岛海域的渔业场和生物资源补充地建立保护地。

重要保护物种及生态系统

斑海豹是中、朝、韩三国海域的共有物种,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力,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是唯一在中国辽东湾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斑海豹8个分布区最南端的一个。

目前,中国已建立辽宁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庙岛群岛斑海豹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宣传教育、渔政执法、资源监测、科研、救助和放流等工作,使斑海豹等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但保护力度仍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专家建议采取通过扩大原保护地范围或新建海洋保护地,将斑海豹的繁殖区和洄游通道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并实施严格执法、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 加强对斑海豹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勺嘴鹬(yù),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是一种仅分布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涉禽,估计其数量大约为360~600只。中国境内江苏省发现的勺嘴鹬种群数量最大,其中东台市条子泥和如东县小洋口及东凌村为勺嘴鹬迁徙路线上最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如东记录的勺嘴鹬最大数量为103只,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勺嘴鹬数量最大的迁徙停歇地。迁徙停歇地的栖息地急剧丧失被认为是勺嘴鹬种群数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滨海滩涂湿地对勺嘴鹬的生存至关重要。江苏省政府如能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在如东湿地选划海洋保护地,并制订有针对性的保护计划,加强对互花米草的治理和滩涂湿地的管理,增加与高校科研院所、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及沟通,将有望促进勺嘴鹬及其栖息地的保护。针对江豚及其他鲸豚类,由于江豚以及其他鲸类的主要停留地或主要活动区域未能确定,因此专家建议加强对其种群资源调查和分布规律研究,了解和掌握其种群数量现状和洄游模式,以期为鲸豚类的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建议加强监督管理以及保护宣传力度,推动鲸豚类海洋保护地建设。海草床作为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根据2018年声呐探测结果,河北唐山乐亭-曹妃甸沿海地区分布着面积约30平方千米(外围面积约90平方千米)的鳗草海草床,是目前中国国内分布面积最大的鳗草海草床。该海草床有丰富的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仔稚鱼和稚幼贝资源也十分丰富,是渔业资源关键生境以及繁殖和育幼场所,对于当地渔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此地建立海草保护区、科学管理和利用海草资源是保护此地海草资源的最佳方式。

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景

加强海洋保护地建设的建议

——加强保护地科学规划与管理。国家与地方应统一布局、积极整合优化各类海洋保护地,共同制定总体规划,推动海洋保护地管理制度更新。海洋保护地的划定应基于科学认知。通过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探明物种多样性、指标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繁殖期、生态系统连通性以及生境破碎化等情况,并积极推动科学方法和技术的标准化,为保护地的科学划定和保护管理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基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沿海社区经济发展情况的相关调研,为后续渔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

——积极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开展深入研究和评估工作。例如邀请具备不同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及相关生态保护从业人员进行合作科考,指导保护区划定。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当地社区群众的积极性,通过举办培训、宣讲等活动,向本地居民深度科普生态功能、环境经济价值等知识,取得其认同和支持,引导本地居民在生产生活中协助生态资源(如主要的捕鱼位置、当地重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等)和文化调研,进而开展社区参与的保护区划定工作。——针对保护地的资金来源保障、海洋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能力建设和提高社会参与度等方面,引进更多创新合作模式。鼓励和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投资生态保护,尤其是要探索在政府投入引导下的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发展创新融资机制,充分借鉴国际保护地管理经验,在黄海生态区保护地推行绿色金融工具,拓宽资金来源。黄海生态区渔业资源丰富,应实施可持续渔业认证,采用发行债券、基金等方式推动海洋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如集保护、旅游、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海洋公园的开发建设、发展休闲渔业、开发生态旅游等。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和开展能力建设,提高各参与方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媒体和公众的力量,利用新媒体传播途径提升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和公益号召力,吸引更多人参与,为保护工作贡献力量并不断创新。黄海生态区保护空缺分析研究以黄海生态区为案例分析了海洋保护地的未来发展,对全国的海洋保护地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即将在昆明举行,各国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其中包括通过保护地和其他有效地区保护措施,提升保护地面积、连通性与有效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重点地区的具体目标。在未来的履约过程中,中国可通过全国性的重要生态区域识别、科学化空缺分析,优先创建海洋类型国家公园,构建合理有效的海洋保护地网络体系,增加海洋保护地面积,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有效保护关键物种与栖息地;在提升生态保护效果的同时,以发展可持续蓝色经济的方式支持当地社区的生计。通过积极履约的实践典范,推进中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文章来源:i自然全媒体)


相关阅读